中文字幕一本到无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аv天堂无码

記者專欄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新聞 > 正文

網絡科普激發生物多樣性保護潛力

2022-06-20 06:50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王美瑩 周夢爽

  【記者觀察】

  深潛3500米探尋海洋生物的“深海勇士”,收集數百種珍稀植物種子的“植物獵人”,一天內翻越三座山、徒步15公里的“追豹女孩”,在無人島守候多年的“燕鷗保鏢”……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心力合流、聚沙成塔,為生態萬象搭建起保護屏障。這些人當中,有手拿監測表格、在深山野林穿梭的自然保護工作者,也有堅守在顯微鏡旁、計算機前的科研人員,他們揮灑智慧和汗水,守護自然與生命之美。當我們放眼網絡世界,還能發現很多科普工作者活躍的身影。擅用各類社交媒體、擁有豐厚知識儲備的他們,在虛擬空間構建起一個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網絡課堂。

  “網絡熱門生物鑒定”引發的線上熱潮,讓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張辰亮成為現象級科普作者。他打造的個人科普賬號“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以短視頻收獲數千萬粉絲,引發了網絡“博物熱”。在他的“網絡熱傳生物鑒定”系列短視頻中,你不僅可以了解花鳥魚蟲、走獸猛禽的學名、種屬及一些珍奇生物的特性,還可以學習如何辨別營銷賬號制作的虛假視頻。有網友這樣評價:“小亮火了之后,遇到稀奇古怪的動物視頻,彈幕里經常出現‘這個不是小亮科普過的××嘛’。科普工作者提升國民知識素養的作用,真的不一般。”

  有人說,博物學的“浪漫”存在于科學和藝術之間。或許,網絡科普也是如此。新媒體只是科學知識、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普及的載體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其傳遞的內容價值。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認識動植物是尊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和基礎。還有很多科普工作者,身體力行地探尋著生物多樣保護與網絡科普之間的連接方式——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在微博上記錄工作中救護兔猻、雪豹、猞猁、荒漠貓等野生動物的日常;90后“學霸夫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畢業生唐騁、曾在學術期刊工作的蔡春林共同運營科普視頻賬號“芳斯塔芙”,被譽為B站傳遞知識最嚴謹的科普賬號;由于經常在視頻里對植物進行報菜名式的介紹,王辰被稱為“科普屆的相聲選手”。他曾經是《博物》雜志編輯,受張辰亮影響從科普作家轉型為自媒體人,為粉絲“解鎖”植物背后的科學知識……

  為把科普課堂的概念延伸開來,還有許多新的嘗試。在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前夕,由云南省生態環境廳與西南林業大學聯合打造的“云南生物多樣性”網上博物館正式上線,采用信息化、可視化、虛擬化手段,通過圖文、直播、AI以及元宇宙動態場景等生動展示云南生物多樣性之美。2022年4月,“城市生物圖鑒”“春日識花挑戰”等話題活動接連舉行,600位科普博主帶領網絡用戶觀察身邊生物,體會生物多樣性。

  2021年10月8日,中國發布首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系統介紹了我國致力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與實踐,指出“中國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政府加強引導、企業積極行動、公眾廣泛參與的行動體系基本形成,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參與度全面提高”。倡導全民行動,是中國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的舉措之一。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網絡視頻、科普作品可以引導大眾通過科技力量感受自然萬物、體味“博物之美”,讓更多人認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人們對生物的認識與了解,激發了好奇的本能、求知的欲望,一步步邁向科學的真諦。下一步,為公眾提供自然科普教育的網絡生物多樣性課堂,或可成為撬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的重要發力點。

  (本報記者 王美瑩 周夢爽)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王美瑩、周夢爽、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杜克成

(責任編輯:歐云海)

友情鏈接:

網絡科普激發生物多樣性保護潛力

2022-06-20 06:50 來源:光明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